江西国之学旅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News Center

从总是剩饭到顿顿光盘,农耕劳动的研学课程可以精彩到什么程度?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劳动的魅力,感受蕴含其中的劳动精神和工匠情怀,这是很多农耕文化研学的宣传语。

日前,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学校、专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研学现场等,发现农耕劳动的研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以“农科体验”为主题的研学,包含对土壤的认识;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独立完成传统农作物的耕种;走进智能温室大棚,解读无土栽培,鱼菜共生系统;同时还会有采摘时令果蔬及趣味比赛。

以“茶艺体验”为主题的研学,包含了解茶文化起源,认识中国茶基础知识学习茶道标准冲泡流程及茶桌礼仪以及茶席布置及冲泡体验。

以“水稻收割进行时”为主题的研学,包含了全方面学习水稻知识,了解水稻的前世今生;变身“小稻农”,带着小镰刀走进稻田,感受劳作的艰辛,体验传统的脱粒方式;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从稻谷到米饭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还有以阳曲小米收割为主题的研学,有认识我们身边中草药的研学,以及小小村官记为主题的研学……

image.png

9岁的悦悦参加过一次收割水稻的研学,她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耳熟能详的诗句,可真正在现实中体验却是另一种感觉,“太累了,我一个小时就割了那么一点,农民伯伯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

听着悦悦的话,她的妈妈陈静说,研学回来后,孩子也有了变化,以前碗里总会剩下一点饭,不论怎么说都不管用,现在碗里的饭会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不剩。

“我觉得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陈静说,劳动教育正式进入课程表,她也特别期待孩子在劳动中的成长蜕变。

image.png

从小培养劳动技能,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新技术革命浪潮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劳动逐渐取代重复性劳动,劳动也从生产转向了创造。

要适应发展形势,我们的劳动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动手,还应引导学生动脑。

劳动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要求学生重复简单做做家务等体力活,向引导学生走进乡村、步入田野,亲手经历种植的全过程,体验木工、烹饪、布艺等创造性劳动转变,让他们认识到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美好生活,才能让劳动教育有新意、有意义。


+More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