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是剩饭到顿顿光盘,农耕劳动的研学课程可以精彩到什么程度?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劳动的魅力,感受蕴含其中的劳动精神和工匠情怀,这是很多农耕文化研学的宣传语。
日前,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学校、专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研学现场等,发现农耕劳动的研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以“农科体验”为主题的研学,包含对土壤的认识;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独立完成传统农作物的耕种;走进智能温室大棚,解读无土栽培,鱼菜共生系统;同时还会有采摘时令果蔬及趣味比赛。
以“茶艺体验”为主题的研学,包含了解茶文化起源,认识中国茶基础知识学习茶道标准冲泡流程及茶桌礼仪以及茶席布置及冲泡体验。
以“水稻收割进行时”为主题的研学,包含了全方面学习水稻知识,了解水稻的前世今生;变身“小稻农”,带着小镰刀走进稻田,感受劳作的艰辛,体验传统的脱粒方式;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从稻谷到米饭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还有以阳曲小米收割为主题的研学,有认识我们身边中草药的研学,以及小小村官记为主题的研学……
9岁的悦悦参加过一次收割水稻的研学,她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耳熟能详的诗句,可真正在现实中体验却是另一种感觉,“太累了,我一个小时就割了那么一点,农民伯伯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
听着悦悦的话,她的妈妈陈静说,研学回来后,孩子也有了变化,以前碗里总会剩下一点饭,不论怎么说都不管用,现在碗里的饭会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不剩。
“我觉得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陈静说,劳动教育正式进入课程表,她也特别期待孩子在劳动中的成长蜕变。
从小培养劳动技能,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新技术革命浪潮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劳动逐渐取代重复性劳动,劳动也从生产转向了创造。
要适应发展形势,我们的劳动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动手,还应引导学生动脑。
劳动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要求学生重复简单做做家务等体力活,向引导学生走进乡村、步入田野,亲手经历种植的全过程,体验木工、烹饪、布艺等创造性劳动转变,让他们认识到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美好生活,才能让劳动教育有新意、有意义。
+More相关推荐
-
【两会研学】省政协委员:鼓励研学基地和学校直接联系
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综合当前海南研学旅...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在校生开展研学活动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印发的《促进户...
-
2023-2024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年度调研报告
不知不觉,2024年已经到来。去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后重启的喜悦、需求变化的经历、...
-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
-
澳门:鼓励教育机构和旅游业者合作开发专业领域的研学旅行
澳门特区立法会日前举行全体会议,立法会议员梁安琪议程前发言时关注研学旅游议题。她...
-
文旅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导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上午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
-
有经费支持!2024年度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申报开始啦!
近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发布通知,公布了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