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研学是其重要抓手?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在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要求: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那么,如何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呢?
01保护和传承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智慧,内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传统的生态农业知识与技术精髓、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和美不胜收的景观,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称为“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
截至2020年底,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了6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国占15项,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6批共认定了138个项目,通过普查发布了408处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国家。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就是将历史上所创造出来的传统农业文明以活态形式留存并传承下去,为人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但是,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保护与利用关系难以平衡,民众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协调等问题,迫切需要在观念与路径选择上加以改进。
02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概念,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中定义为: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前提,没有保护,开发利用也没有平台,没有载体,也就失去了根基。
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没有开发利用,要保护好也会很难。
一方面,加强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要以传统民俗传统村落为核心,特别要提高古村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数以万计的传统村落遍布各地。当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扩及乡村遗产保护时,却普遍面临缺乏内部动力、不得不长期依靠政府和外来资金支持的困局,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同时,鉴于古村落的多重价值考量,需要我们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做好平衡,把保护、修缮与利用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对古村落的“生态、生产、生活”进行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
03建立激励机制和参与机制
建立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对于加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以及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精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农业文化遗产具有超越时间的重要价值和强大生命力,是祖先给我们的珍贵馈赠。
一方面,它是培育特色品牌农业的重要依托和先天优势,又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极具魅力的看点。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要参照自然生态保护的做法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态景观保护进行生态补偿,参照对于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对农业技术与文化多样性保护进行文化补偿。
另一方面,建立政府、科技、企业、社区、公众“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逐步形成以农业农村部门为主,文化和旅游、文物、生态环保、科技、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涉及农、林、牧、水、环保、文化和旅游、科技、教育等部门,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
此外,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仅仅依靠各种组织、规范远远不够,要想让文化迸发出生机,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积极参与,各地不仅需要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宣传力度,让其有更大、更广的群众基础,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还需要地方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和文化学者,认真梳理整合相关的内容,组织编写出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科普读物,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课程,让这些散发着浓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项目。
04以产业发展促进合理利用
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供给、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提升其多元价值。
近年来,我国以传承和创新农耕文化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农业领域变革,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
为此,一是要做强产业链。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特色资源开发,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标准化生产,发展精深加工,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打好融合牌。农业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要突出农味、文化味,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游客体验,带动食行宿游购娱等各环节增值。
同时,在促进合理利用方面,深入挖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业态,设计和推出具有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丰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形式。
+More相关推荐
-
【两会研学】省政协委员:鼓励研学基地和学校直接联系
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综合当前海南研学旅...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在校生开展研学活动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印发的《促进户...
-
2023-2024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年度调研报告
不知不觉,2024年已经到来。去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后重启的喜悦、需求变化的经历、...
-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
-
澳门:鼓励教育机构和旅游业者合作开发专业领域的研学旅行
澳门特区立法会日前举行全体会议,立法会议员梁安琪议程前发言时关注研学旅游议题。她...
-
文旅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导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上午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
-
有经费支持!2024年度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申报开始啦!
近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发布通知,公布了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