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打破课堂界限,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由来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其起源于上古时代, 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习俗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故事传说·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相传,后羿从王母娘娘处求得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可升天成仙,但后羿舍不得抛弃妻子,便将药交给嫦娥保管。
某天,后羿外出,小人蓬蒙心生歹意想吃不死药成仙,威逼嫦娥交出,危急时刻嫦娥将不死药一口吞下,嫦娥吞下药,身子立刻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知道后既气愤又悲痛,但又无可奈克,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More相关推荐
-
中秋佳节,打破课堂界限,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
亚运会知识大揭秘,你需要了解的亚洲体育盛事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举办的体育盛会,是亚洲各国体育交流的重要平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运...
-
新华网评:游学热不能变味,博物馆研学需真学
暑假即将结束,博物馆热度仍然不减。打开社交媒体,搜索“博物馆”这个关键词,能找到...
-
《我是研学生》新闻发布会暨北京赛区海选招募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青少年研学真人秀纪实节目《我是研学生》在北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
-
军旅文化夏令营实现孩子当“军人”的梦想
参加深圳军旅文化夏令营,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夏令营里不但改掉了我的一些...
-
军旅文化夏令营改善孩子性格改变孩子命运
军旅文化夏令营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挑战的项目,让他们在接受不同的、有趣的挑战游戏...
-
军旅文化夏令营让孩子暑期得到充分的锻炼
想要锻炼孩子斗志,其实让孩子参加军旅文化夏令营将会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如果我们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