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研学旅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
从目前的研学市场来看, 很多夏令营、旅行社、网络平台等纷纷开展所谓的研学项目,其组织者和实施者都并非接受过专业教育技能训练。那么,如果组织者和实施者对研学还没有深刻认识和缺乏经验的时候“游中少学”和“以游代学”等情况就比较常见了。有些甚至办成了周游各地,走马观花,与成人观光团相比,只不过同行的伙伴、语言和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深层认知收获颇为有限。这样就偏离了研学的初衷,也是不规范的。说白了,这不叫研学。
研学的核心内涵是促进“研行合一”。在研究学习中行走,在行走中学习合作、求真、修身……这需要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者在专业的基础上,问需于学生,与校长、老师、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制订贴近学生、满足学生需求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集体活动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获得做人、做事、生存、交往的能力,获得个人丰富的体验感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真正的研学旅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此外,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More相关推荐
-
聚焦两会:关于研学方面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关于“研学”,委员代表们都有哪些建议呢?具体内容跟...
-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工坊等要面向游客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要增强...
-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学校、社会、家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支持开发研学旅行产品!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
-
重大调整!研学人的“春天”真的要到了?!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最新通知,表示“...
-
重磅!政府真金白银扶持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做大做强
新(改扩)建研学旅行营地(基地)项目,总投资(房地产项目除外,不包括土地及购入房...
-
刚刚!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
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策划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未定级博物馆如条件允...
-
《意见》:以研学旅行为重点丰富产品业态 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等业态
“挖掘韶山红色文化内涵,以党性教育、红色培训、研学旅行为重点,提升景区景点品质,...
-
2022年1-8月研学政策法规汇总 (国家&地方)
2022年即将过去四分之三,在过去的8个月里,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发布了哪些关于“研...